1. 魔法词库首页
  2. 文章影评
  3. 读后感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_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二)

  我发现大学里面总是有一些老师特别受欢迎,他们往往有三个特征:第一,能说会道;第二,教的课有新观点;第三,教公选课。这三个特征碰到一起,学生肯定喜欢听。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或许就是这样的人。《重说中国近代史》此书就是源自他在人民大学的一门很受学生欢迎的课。

  张鸣教授研究近代史,之前我也看过他一些博客和书,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九一八中的张学良。感觉总是会有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撞击你的大脑。此书名叫重说,恰如其分,整本书对于近代中国的若干大事,提出了新的论点,不同于我们从小受到的官方历史教育。今年距离我上大学一年级已经过去十年,阅历自然是在不断增加,早期教育对自己的影响也在慢慢减退,即便如此,仍然感觉十分震撼,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想一口气读完,由此可以想见,刚刚接受完中学教育,上到大学的小孩,听到这样一门课,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张鸣教授是此领域的专家,书的内容本身作为非专业人士,好好品读就好了,我想说的是看书过程中想到的一些别的问题。一直以来,我觉得历史应该是一种定论,道理很简单,因为历史上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早已尘埃落定,尤其中国的大学前历史教育,以灌输结论为主,更会加深这种印象。但随着我读历史书籍的增多,我发现实际上历史学术界也是存在很多争议的,并且所谓成王败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这又加入了干扰因素。所以历史实际上是异常复杂的。那如何给小孩子们教授历史课?

  你可能会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前沿都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应用领域。小孩子的课本就用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呗。但问题是历史太过沉重,很多人一生又不会主动读太多的历史书籍,这样一来,历史课中学到的东西可能就是所有的历史理解了。再加上官方总会或多或少为了自己的目的,改写历史教材。

  今年来,先后看了不少知名历史学者的书,越来越有种感觉,研究历史这门学问真的是需要阅历,甚至不要说研究,就是看懂,也需要。所以想到中学时候小小年纪学那些宏大的历史,真是勉为其难。如果你想学,那么历史是需要用一生来品读的。那么,也许需要更灵活的方式,完成历史启蒙教育。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三)

  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历史的书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喜欢像张鸣教授写的这样客观评价中国历史,并且,改变以往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幽默生动。

  刚开始阅读时,我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而且,在读这本书时,使我原本脑海中的历史故事受到了冲击。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还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此外,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起初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这本书中,我尤为欣赏张鸣教授的立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以往看过不少当代作者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张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

  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它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而且,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魔法词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