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_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一) 理想在彼岸,我们遥望着,奋力摆渡。如果没有理想主义之风帆,教育之舟如何远航? 有那么一个历史时期,教育家灿若星海,在战乱与苦难的底色之上,理想之花争相绽放在最美的地方校园,绚烂而高贵。合上书页,耳边回想着一个世纪过去依然响亮的声音,感受着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一)
理想在彼岸,我们遥望着,奋力摆渡。如果没有理想主义之风帆,教育之舟如何远航?
有那么一个历史时期,教育家灿若星海,在战乱与苦难的底色之上,理想之花争相绽放在最美的地方校园,绚烂而高贵。合上书页,耳边回想着一个世纪过去依然响亮的声音,感受着理想主义的诗意和温度。
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八位教育家部分经典演讲辞和文章,那些教育大师们,也许他们的教育思想不尽相同,然而相同的是他们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寻,对人的精神与价值的不懈求索。
蔡元培,他指出健全的人格分为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主张美育于人生有重大意义,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认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创造精神,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体系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胡适,一生坚持民主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注重科学实证,在当时充满专制色彩的社会中,他艰难而又孤独的坚持无疑是愚昧空气中的缕缕清风。我们今日必须坚决的信仰:五千万失学儿童的救济比五千架飞机的功效至少要大五万倍,这是那个时代的异响,更是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呐喊国要强,国民教育是根本。
张伯苓,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堂、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以公能为南开校训。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张先生所言之大公,正是现代社会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在孩子心中埋下允公的种子何其可贵!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朴实的语言阐释了学校培养学生能之目标。张伯苓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体育,尤其可贵的是注重体育教育的普及,如今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正是他遥望的理想。张先生竭力提倡各种课外活动,学术研究、讲演、出版、新剧、音乐研究会、体育、社团,多么活泼多彩的教育情境,百年前的声音依然鲜活。读这一章,尤喜张先生在1944年为学校四十周年纪念日之特刊所写的《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金亨颐,致力于探索师范学校的办学,提出训育之第一要义,须将教师本位之原状,改为学生本位,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之品性。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的平民教育三大方式。
陶行知,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教育理论核心观点,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陈鹤琴,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儿园的创办者,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完整体系,提出活教育思想,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的直接经验的获取。其《谁是成功的教师》一文中,提出了几种评量教师品格的量表,并且引入、分析了美国当时最新的教师自我评量的量表。
叶圣陶,我国语文学科建设的先驱,执笔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中小学国语课本,为我国现代语文教材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朴实的教学观,经过时间的过滤,更显其价值。
教育大师们满怀热忱地铺设着现代教育之路,让人全然忘了校门外弥漫的硝烟,本书导言中写到,百年暌隔,归来时我们不觉有一点生分,却似故人相见亲切而温馨,穿越时空,聆听一个世纪前不见纤尘的最为纯真的呼唤,亲切是因为相识,先辈们对教育理想的仰望和践行启蒙了中国现代教育。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二)
文/杨承毅
最近,阅读了高港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书《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里面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蔡元培、叶圣陶、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教育名家的如椽大笔写下的永恒的教育文字,在今天读来,依然觉得如春风拂面,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不懈探索。
经颐亨先生写道:教育不宜求速效。这是对当下教育的当头棒喝,令人有猛醒之感。先生说:教育为根,社会为叶。教育是一种在人生的根系上下功夫的事业,岂可以求速见之效?然而,君不见,有多少的教育中人,计较于立竿见影,计较于一得一失,用工程学、用工艺学的方式经营所谓的教育。教育由此充满了功利,充满了浮夸。
陶行知先生写道:学校以生活为中心。是啊,学校不是名利场,学校不是咖啡馆,学校是让学生来学习如何生活做人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我们教育孩子,就应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与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成长,然后,我们要还给生活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蔡元培先生写道:美育是自由的、美育是进步的、美育是普及的。在今天看来,我们离美育的教育思想还很遥远。先生的美育思想,直指人的审美境界和人格境界,反观我们今天所谓的美育,只不过是教育了孩子一些技术而已,这一些技术非但没有让人孩子获得生活的价值,反而使他失去了审美的信心与兴趣。
胡适先生写道:我们绝对地反对小学校读经。今天的教师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在今天的教育界,的确有一批贩卖古董的人,他们从经里面选一点东西,便到处炫耀。不妨用胡适之先生的话问问他:你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看他如何作答?
张伯苓先生写道: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试看今日之神州,竟有几所学校重视体育,竟有几位教育者重视体育,竟有几位家长支持体育?轻视体育,轻视公正阳光的体育精神,轻视群众体育,轻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此的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究竟有何用?
晏阳初先生写道:最切合实际之教育为农民教育。先生一生为平民教育呐喊,实在是教育的良心。教育本是一颗良心。然而,君不见,平民教育今日何在?精英教育、贵族教育大行其道,实在是拜金的幽灵在校园里产下的怪胎。何日教育有良心,且看农民子弟教育。
教育,我们目光在远方,在未来。教育,我们的脚步在当下,在现在。然而,教育,我们的灵魂又在哪里?在这些分明已经过去的文字里。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学生有所偏见,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实际出发,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对待差生,我们要从心灵上去感化他们,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做好反馈;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嘲笑、讥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在不停地追寻着,在追寻中我们跨进了新世纪。在新世纪中我们呼唤,呼唤着能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新教育,一种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能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享受同样的关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魔法词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