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_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作者:苏轼 原文: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释: 1、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作者:苏轼
原文: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释:
1、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2、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3、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4、尊:同樽,酒杯。
5、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翻译:
深秋霜降季节,江上水浅,浅碧的江水,泛着鳞鳞微波,登楼遥望,水位下降后,露出了江心沙。酒力渐消后,敏感的皮肤感受到了软软的凉风,仍觉有飕飕凉意。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我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如同破旧的帽子多情恋头,不肯被风吹走。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佳节,不必怀忧,就用清酒打发走寥落的秋意。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好花难久,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魔法词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