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读后感
祁黄羊读后感_ 祁黄羊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祁黄羊》,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祁黄羊退休,向悼公推荐人才的事。他首先推荐他的仇人解狐,但解狐大病在身;他又推荐他的儿子祁午。真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啊。 看到祁黄羊爷爷如此大公无私,我很惭愧。因为我私下和一位同学关系好,就在选举班委时鼓动同学投他一票。比起
祁黄羊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祁黄羊》,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祁黄羊退休,向悼公推荐人才的事。他首先推荐他的仇人解狐,但解狐大病在身;他又推荐他的儿子祁午。真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啊。
看到祁黄羊爷爷如此大公无私,我很惭愧。因为我私下和一位同学关系好,就在选举班委时鼓动同学投他一票。比起祁黄羊爷爷,自己真是自私自利、感情用事的小人呀。
还有一次,我在补课班捡到了4元钱,而老师给我们买资料正好需要4元钱,我心中开始纠结:到底捐不捐这4元钱?捐,我的小兔橡皮和急需水份的我不就泡汤了吗?不捐,自己非但可以买到喜欢的东西,还大有盈余呢!我脑袋里好像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头两个人,正当我拿不定主意时,老师奇怪地看着我,问:展毅,你怎么了?没,没什么。说完,我将微微抽出来的4元钱又塞了进去。
唉,那时的我真是不懂事,不懂拾金不昧,还不懂捡来的钱应贡献给集体,我用他做了什么?只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却不管集体!这样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一定要学习祁黄羊爷爷大公无私的精神。
祁黄羊读后感(二)
对于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都有自己的原则。今天,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祁黄羊》这篇课文,我被祁黄羊那做事出于公心的人格深深打动了,并在心里对自己说:就应该像他那样做人。
《祁黄羊》一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担任中军尉,由于多年征战,他的腿落下了毛病,他向朝廷请辞,晋悼公请他举荐人才的事。
初读课文,我有个问题就是弄不明白:中军尉的职位很重要,悼公为何那么信任祁黄羊,非要让他来举荐人才呢?祁黄羊就凭他的显赫战功或是熟悉军中情况?我想,肯定不会如此单纯。带着兴趣,我继续往下读。当读到祁黄羊向悼公举荐的人才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时,悼公纳闷,我更是一脑子浆糊。他祁黄羊不是脑子进水了吧?解狐可是他的杀父仇人呀,难道这不共戴天之仇他忘了?举荐这样的人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不就是给自己埋上了一颗定时炸弹吗!他就不怕解狐登上权利宝座伺机置他于死地?真是糊涂透顶啊!真的,我不能不在心里为他捏一把汗。庆幸的是,解狐短命,否则,不定解狐会怎样收拾他呢。
人往往就是这样,叫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解狐死了,悼公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人。祁黄羊倒好,这次他居然举荐了自己的亲身儿子祁午。我又纳闷了:莫非他是糊涂一世,聪明一时?抑或先前原本就是在装糊涂,明知解狐病入膏肓,小命不保,却故意装傻先举荐解狐,而实为自己举荐亲子祁午埋下的伏笔?悼公那么信任他,尊重他,怎么会因为他的这一雕虫小技而去戳穿他呢?更何况祁午出身于将门之后,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嘛,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如此顺水人情,悼公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读到后来,我才为自己的心胸狭羞愧不已。面对悼公的质疑,祁黄羊说: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此时,我终于明白。
祁黄羊读后感(三)
读了《祁黄羊》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由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坦荡胸怀。
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负责训练军队。可是在多年的征战中,他的腿脚落下了毛病,行动不便,于是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悼公让他推选一位合适的人选来接替中军尉的工作,祁黄羊首先推荐了和他有杀父之仇的解狐。但是解狐却因病去世了,祁黄羊于是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悼公非常感动,夸奖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选择。就谈上次竞选班干部吧!老师让大家一起讨论班干部候选人,首先推选班长。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的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盘,其实我很想做班长,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开展一些活动;但是,自己也知道自己有些小毛病,比如喜欢乱说话,又是跟同学吵闹。这时,头脑子里面就好像有两个声音在吵架一样。一个声音说:谁没有缺点呢?只要改掉就好了。另一个声音说:你那么多缺点还相当班长?大家会同意吗?再说,当班长有什么好的?每天要负责那么多的事情,累死了。
我心烦意乱,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同学们的推荐已经继续进行着了。班长、学习委员先后都有了人选,我还是没有被大家提起。
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我有祁黄羊这样的心胸,我完全可以主动站出来参加竞选。我想,凭我的特长,我还是有优势的。只要再向大家诚恳地承认自己的存在问题,让大家帮助监督我改正,相信大家会原谅我的。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以后,我暗暗下决心,下次选班干部,我一定会学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就选我自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魔法词库立场。